培养更多医学栋梁之才,中山一院师生热议总书记回信
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医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教师团队的负责人,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说,“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内心无比振奋、无比感动、无比激动!”
9月10日,在医院教师节座谈会上,医院教师代表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中山一院党委骆腾书记出席会议,匡铭副院长主持会议,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为指引,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培育更多栋梁之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教师节座谈会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会上,骆腾书记转达了肖海鹏院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体会。肖海鹏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给1700多万教师最好的节日祝福,也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我们一定会把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化为具体行动,用真情、真心、真爱去感召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用爱培育爱、用爱激发爱、用爱传播爱,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能肩负起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医学栋梁之材再立新功!”
▲党委骆腾书记讲话
骆腾书记表示,111年来,中山一院有着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光荣传统,涌现了一批批如柯麟老院长、八大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梁力建教授等师德高尚的医学教育名家,他们严谨治学、言传身教,让中山医的精湛技术和精神文化代代相传。她说,全院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精神,学习黄大年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医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匡铭副院长主持会议
匡铭副院长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中山一院不仅有着作为百年老院的优良教学传统,现在也正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团队在肖海鹏院长的带领下获得了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会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山大学临床教师团队的教师代表梁力建教授、王庭槐教授、王子莲教授、蒋小云教授、詹红教授、罗俊航教授,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成守珍主任,以及其他教师代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作了发言,畅谈学习体会。
梁力建教授表示,培养青年人才是每一位高校老师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进一步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老师的身教重于言传,老师不但要学识渊博,还需要一身正气,才能带给学生正面的影响。”他表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继续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王庭槐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表达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的殷切期望。“作为中山一院黄大年教师团队的一位老兵,我感到极大的鼓舞,我们要学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高尚精神,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贡献。”
王子莲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这12个字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继承中山一院‘三基三严’的教学传统,将‘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精神血脉代代相传。”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蒋小云教授说,作为中山一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一名儿科兵,我要弘扬尊师重教、乐教爱教的精神,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同时,做好儿童医学中心的建设发展工作,探索一条在综合性医院创建高水平儿童医学中心的新路子,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詹红教授回忆了与老师共事的经历,“我还记得自己在血液科的时候,那时候科室医务人员十分紧缺,工作非常繁忙,但老师他对每个病人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恨不得掏心掏肺向学生传授临床知识。从那个时候开始起,我就觉得当老师一定要有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能带好学生,传承中山医的知识文化。”
“从一名学生到成为一位老师,从招收两、三个研究生,到现在团队壮大到30、40人,我越来越感到责任重大。”罗俊航教授说,教育学生,“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老师身上立德修身、严谨治学的精神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今年获颁南丁格尔奖章的护理部成守珍主任说,医院迄今已培养了50多名护理硕士,护理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医学知识以外,更应注重以临床为导向,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需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国际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护理人才。
中山大学临床教师团队,探索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7年,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图为中山大学临床教师团队部分骨干成员合影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2017年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中山一院肖海鹏教授临床医学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全国首批入选该项目的三支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
入选以来,中山一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团队探索出“三阶段、四贯穿”的医学人才创新模式,将“立德树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平台创新发展、胜任力培养”四大核心举措形成教育合力,首创国内“专科学院制”培养方式,推进医学教育三阶段一体化培训。
团队参与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框架的研究制定,创立了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入选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9个专业基地入选全国重点专业基地,总数量全国第一。
2018年至今,团队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及国家自然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39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30项。在Nature、BMJ、Lancet Onc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401篇,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
团队负责人肖海鹏教授成为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 Honorary Fellowship国际大奖的中国专家,中山大学代表队在第六至第十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荣获5次特等奖,临床毕业生近5年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三。
(新闻中心、教育处)